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研培 > 书院故事 > 正文

关中书院历史钩沉

作者:王美凤
来源: 西安文理学院报
发布时间:2023-10-30
浏览: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西安文理学院的历史,可溯源至1609年明朝教育家冯从吾创办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倡导的“关学”精神,延续了“横渠先生”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历经400余年的薪火相传,关中书院学脉绵延、文化赓续。作为西安文理学院的一个教学校区,关中书院被誉为“活”着的书院,它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关学精神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为弘扬关学文化,讲好书院故事,本报特开辟“书院观古今”专栏,邀请关学学者阐释“关学精神”,讲述“关学故事”,通过擘析释义、溯源崇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黄涛 摄

关中书院是明清时期关中乃至西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书院,由冯从吾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创建,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陕西巡抚升允向朝廷奏请改设陕西师范学堂,三百年间书院几经浮沉,数度变迁,演绎了中国书院生存发展的历史足迹。

据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卷三十六《学校》记载:关中书院在西安府治东南,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布政使汪可受、按察使李天麟、参政熊应占、闵洪学,副使陈宁、段猷显,为工部尚书冯从吾讲学所建。约万历四十年(1612),布政使汪道亨建斯道中天阁,以祀先师。清康熙三年(1664),巡抚贾汉复委派西安府叶承祧、咸宁县知县黄家鼎重修,拓其基,南向外建坊,一额曰关中书院,寻改为督学使署。六十一年(1722)督学移驻三原旧行署,此地仍为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朝廷赐银一千两以增师生膏火。乾隆三十一年(1766),御赐“秦川浴德”匾额。三十六年(1771),巡抚毕沅莅任伊始,即对关中书院重新修建,延聘经师戴祖启主讲其间。嘉、道年间,书院历事增修。咸、同军兴,教育停顿。同治十二年(1873),布政使谭钟麟整顿书院,订有《书院课程五则》。光绪七年(1881),巡抚冯誉骥于关中书院设立“志学斋”,选高材生加以督导。越数年,按察使黄彭年、布政使曾龢再次为书院建立斋舍,广购珍籍,供学生阅读。可见,关中书院作为明、清陕西学术重镇,备受朝廷及地方官员的重视,三百年间历事修饬,增置庠舍,广购书籍,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对关中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关中书院创立的确切时间,据《冯少墟集》卷十五《关中书院记》记载:“岁己酉十月朔日,右丞汪公、宪长李公、宪副陈公、学宪段公联镳会讲,同志几千余人相与讲心性之旨,甚具欢然,日晡始别。濒行,诸公谓余曰:‘寺中之会,第可暂借而难垂久远,当别有以图之。’明日,即以寺东小悉园檄咸、长两邑,改为关中书院,延余与周淑远诸君子讲学其中,而汪公复为书院置公田,延绥抚台涂公闻而嘉之,以俸余增置焉。”冯从吾《关中书院记》所载内容,也得到了长安儒学教谕何载图《关中书院志》的印证。该书卷一完整保存了陕西省成立关中书院时,从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到府、县各级衙署的公移行文,以及长安、咸宁二县修建书院的具体过程。如明万历三十七年十月初七日陕西布政司官员王知诗承办的公移行文如下:“本司谨会同按察司及督粮、督学与守巡各道议,有宾兴之余费,堪置讲会之公田,拟合就行。为此牌仰该府官吏即将发去银三百两,收寄府库,知会冯、周二先生,听其自择有行弟子领置公田,少资讲会。其田租一应取支悉听之”。这两条资料互相印证,说明从明神宗己酉十月朔日(即十月初一)到十月初七,短短一周时间内,陕西按察司及督学、县令等各级官署,均在落实抚台及布政使的批示,积极筹办书院创立事宜。据《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可知,《关中书院记》一文中言及的己酉十月朔日之“次日”,为公元1609年10月29日星期四,是为关中书院创建日。

关于关中书院在天启年间被毁的具体时间,据《明史》卷二五四《郑三俊传》:“明年(天启五年),忠贤党张讷请毁天下书院,劾三俊与邹元标、冯从吾、孙慎行、余懋衡合汙同流,褫职闲住。”《明史》卷二九四《祝万龄传》:“天启六年,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冯少墟续集》卷五《恩恤录》记载:“乔应甲巡抚入秦,承望旧家臣王绍徽风旨,百方倾陷,嗾御史张讷诬奏污蔑,逆党遂矫旨削夺,拆毁关中书院矣,犹且积怒不息,欲迫之死,时时恐喝①。臣父曰:‘不日缇绮来逮矣。’臣父素讲理学,守正不阿,一官得失原不动念,又见逮系相连,诛锄相继,而书院既毁,将先师孔子之像暴露城隅,惨然内伤,用是衂血数升,饮食俱废,跌坐榻上,昼夜不眠者百余日,而竟含冤逝矣。”另有王心敬《关学续编》卷一:“珰党柄钧者,又使其党乔应甲抚关中,毁书院,窘辱备至。先生虽在病间,正襟危坐屹如也。丁卯二月,年七十一,以正寢终。”沈国元《两朝从信录》卷二十七收录了《御史张讷请废天下讲坛》奏章:“故计海内之为书院者,其最盛有四:如东林,如关中,如江右,如徽州,不为不林立矣。而若辈以为散处于野,不若汇聚于朝,可以建鼓②登坛,惟所号召。故实逼处此,以与皇上争统一之大权。……伏乞敕下各省直抚按官,但凡有书院处所,尽数撤改。”从上述资料可知,天启五年(1625),阉党魏忠贤、张讷弹劾致力于讲学的邹元标、冯从吾、孙慎行、余懋衡等,让他们革职削籍闲住。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等并请拆毁天下一切书院,指派乔应甲入陕砸毁关中书院。遭此劫难,冯从吾饮食俱废,昼夜不眠者百余日,于天启七年二月离世。由此反推,关中书院大约在天启六年十月间被毁。关于关中书院改建陕西师范学堂的具体时间,大清《谕折汇存》保存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十五日陕西巡抚升允奏改关中书院为陕西师范学堂的奏折:“为陕西设立师范学堂以端教法而育师资,恭摺仰祈圣鉴事:窃维人才之出,不外乎学堂,而教育之方,莫先于师范。……现即省城旧有之关中书院,改设师范学堂,就上年乡试荐卷未售诸生,挑取八十名,送入肄业。堂中功课,谨遵《钦定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章程》各门次第。俟其卒业之后,量其所造,饬充各府、州、县中小蒙学教员之选。堂中设教习一人,分教习二三人,无论本省外省,惟取品端学粹、体用兼赅。现聘蓝田举人牛兆濂为教习,以候选道毓峻为总办……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奉朱批:着饬认真经理,期收实效。钦此。”另一条资料是清廷对升允奏折的硃批,收录在《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五一六中: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五月“己巳……陕西巡抚升允奏陕省设立师范学堂以端教育,得旨着即认真经理,期收实效。(折包)以本年乡试考试,应开列试差人员于保和殿。”两条史料时间记载完全吻合,可作为陕西设立师范学堂之依据。据《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可知,文中提及的光绪二十九年五月己巳日为五月十五日,即公元1903年6月10日星期三,是为关中书院改建陕西师范学堂的时间。因此,关中书院完成近代教育体制的转变,距今已有120年的历史了。

(作者系西北大学教授)

①喝:依文意当作“吓”。

②建鼓: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曾为古代宫廷所用。